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立德树人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这一精神,4月10日上午,由294俄罗斯专享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杨华副教授发起并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教改实践课在主E505顺利开展。该课程面向学院全体本科生开设,本次课堂教学改革思路源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成果—Big Course 的实践,首次引入了西安交大第一批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培训的四位教授同台授课的教学模式。四位教授分别是基础医学院孙健教授、能源与动力学院曾敏教授、人文社会与科学学院童梅副教授、294俄罗斯专享会杨华副教授。本次教改课以“人、人生、信仰”为课堂主题,学院全体本科生参加,课堂由杨华副教授主持。
课堂开始,学院杨华副教授分别介绍了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四位教授,并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属性的论述入手,引出了本节课关于“人、人生、信仰”的主题讨论。随后基础医学院孙健教授、能源与动力学院曾敏教授、人文社会与科学学院童梅副教授则分别从生物学、传热学和社会学的视角对“人”进行了深入阐述与探讨。
期间,各位教授从自己的研究领域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观点:如孙教授从生命起源的视角,详细分析了人的生物属性,并从分子人类学的视角阐释了文化自信的“族群基础”;而曾教授则从传热学层层深入,更加感性的讨论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童梅副教授则以“范跑跑”的具体案例出发,深入浅出的比较了“生物人”和“社会人”的不同。杨华副教授最后从人的四种关系即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身、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入手,对人、人生和与信仰进行了总结。
课上,在场同学们与四位老师积极讨论,话题涉及生物、历史、宗教、哲学、传热学、人类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同学们表示,从分子生物学和人类遗传学的视角来看,四个自信有着更为深厚的科学基础,而从传热学的视角来看,以普遍联系为特征之一的辩证法则更加感性。有的同学更是进行了“物质人”和“精神人”的深入思考。课后,同学们纷纷感叹,这样的“思维大课堂”,让自己从多个角度对人生这个话题有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同时对也感受了从不同学科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深入解读的研究方法,自己也在不同学科知识的海洋中达到了价值观的同频共振。
据悉,本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的教改实践,是我院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一次有益尝试,这次尝试旨通过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打破思政课的“孤岛化”现象,同时也是为了适应形势变化,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真正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种“大思政”的教学理念,对于学生产生学习的原生动力并进行跨学科深入研究来说,其效用将远不止眼前。期待思政课教学改革继续向深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