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光明日报】梁军:弘扬科学家精神 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14       点击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着不断向科学技术深度和广度进军,取得更大更多科学成就的历史责任。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作为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既彰显着科学家独特的精神气质,也是推动科技创新实现更多“从0到1”重大突破的精神动力。新中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就是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对科学家精神的接续践行。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为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指明了方向。

爱 国

有强烈的爱国情怀,这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向世界科技强国行列迈进的新征程中,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就是要将实现个人科学抱负的“小我”融汇于国家民族命运的“大志”,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紧密对接,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在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互相交汇,“十四五”及更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需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都需要加快科技创新。在新时代,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就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自觉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在实现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中展示深沉的家国情怀,在促进科技成果的现实转化中更多惠之于民、增进人民福祉,让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在新时代创造强国富民的新业绩。

创 新

目前人类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前夜,生物科学技术、新能源科学技术、材料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基建、物联网、医药健康等等,科技创新领域的任务和愿景从未如此丰富而又扑朔迷离。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要多出高水平的原创成果,为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体系作出贡献。”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汉字激光照排等一系列重要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充分证明了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实力。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也更加需要大力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创新道路。广大科技工作者只有抓住机遇,谋求创新,勇立潮头,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科研工作从“跟跑”“并跑”变为“领跑”,并通过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不断化解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

求 实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的过程,就是不断获得真理性认识、掌握规律从而运用规律的过程。重大的科学理论突破或者技术发明无一例外都是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结果,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无限逼近真理,只有脚踏实地,才可能取得重大突破。时代在发展,科技工作的条件和外部环境日新月异,但是追求真理的内核永远不变。永远保持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是推动我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根本要求。新时代科学家秉持求实精神,就是要永葆好奇之心,不盲从、不迷信;同时,尊重科学发现的规律,客观诚信,不浮躁求成,不急功近利。弘扬求实精神,还要坚持立德为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在进行前沿生物技术的研发和利用时,不能突破伦理和法律的底线。

奉 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祖国大地上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凝结着广大院士的心血和汗水。我们的很多院士都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情怀,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充分发挥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就是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的格局,在重大理论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上久久为功,不以一时得失论英雄,把自身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广大科技工作者需要静心笃志、心无旁骛、力戒浮躁,甘坐“冷板凳”,肯下“数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反对盲目追逐热点,不随意变换研究方向,坚决摒弃拜金主义。从事基础研究,要瞄准世界一流,敢于在世界舞台上与同行对话;从事应用研究,要突出解决实际问题,力争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协 同

现代科研活动早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跨学科跨界融合已成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特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把不同人的观点集中起来加以辨析,会更加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弘扬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进程,为构建开放包容、团结协作的科研格局,做大“同心圆”作出不懈努力。同时,培养国际视野,加强国际合作,面对单边主义和“卡脖子”技术,坚持开放的心态,在联合攻关中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育 人

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努力,今天的青少年就是明天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的生力军。只有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中蔚然成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供给才会源远流长。发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资深科技工作者的“传帮带”作用,甘做“挖井人”“栽树人”,像熊庆来对待华罗庚、华罗庚成就陈景润那样,甘于做“铺路石”,另一方面,在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使用上要“不拘一格”,勇于打破论资排辈和等级观念,坚决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

(作者:梁 军,系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294俄罗斯专享会教授)

原文刊发于2021年4月14日《光明日报》08版

报道链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1-04/14/nw.D110000gmrb_20210414_2-08.htm

分享到:

关闭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版权所有:294俄罗斯专享会 - 俄罗斯专享会首页登录
站点建设与维护: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5

  • 西交马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 西交马院研究生微信公众号